8岁孩子沉迷拆卡花了2万多,谁之过?

博主:投资方向标投资方向标 2024-07-06 105279

 “现在排单的话要等3-4个小时。”“70箱不出的布鲁托!恭喜老板!”一把剪刀、几排透明亚克力展示台,布景简单的直播间却在深夜吸引了上万人围观下单、现场拆卡。

  近年来,直播拆卡成为一种新式盲盒,不仅俘获了一众年轻人,也成为了不少未成年人的心头好,不少家庭为此花费了数千甚至上万元。

  孩子在直播间购买的拆卡礼盒。 受访者供图。

  “小孩二年级,拆卡已花两万多”

  “现在的孩子特别享受抽卡的瞬间,抽到了稀有卡,都嗷嗷叫。如果是在线下卡店,能立刻举给所有人看。”赵先生告诉中新财经,自己的孩子琳琳(化名)今年八岁,上二年级,如今也热衷拆卡,已经花了两万多元。

  奥特曼、宝可梦、小马宝莉、全职高手、花儿与少年……如今的卡牌IP五花八门,从漫画、动画、小说,到明星、综艺,所有你能想到的IP,或许都能找到相关的卡牌产品。

  中新财经注意到,这些卡牌款式随机,按稀有度分级,几张成一包,十几到几十包成一盒,几十盒成一箱。一些卡牌等级分类甚至多达十几种,卡位达上百种,需要抱多箱才能堪堪集齐基础卡位。

  Hitcard《庆余年2》卡牌的概率表。 截图自拆卡直播间。

  由于卡牌体积小、价格便宜,因此款式更多,想要集齐全套或者抽出稀有卡,甚至比传统盲盒更难。而其中的稀有卡牌,则成为孩子们追逐的对象。

  “线上线下都买过,有时候线上直播间还比线下贵。”赵先生表示,尽管普通卡牌一包只要十元左右,但积少成多后,投入的金钱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中新财经注意到,第三方数据显示,目前直播平台上较大的一家拆卡直播间,拥有粉丝156万,在30天内累计销售额在250万-500万元之间。而据卡牌代理商向中新财经出示的批发价格,直播间中正版授权卡牌的利润大概在30%-40%之间。

  未成年人为何沉迷直播拆卡?

  “上瘾太正常了,我都能感觉到小孩拆卡冲脑门的那一下。”

  另一位家长吴女士向中新财经表示,同样一套卡牌,根据卡牌稀有度不同,在二手市场的身价可能差出数十倍,个别单卡的价格甚至可以达到百倍。“有一次100元买的两包卡牌,抽到了一张二级市场价值500元的卡,孩子乐了一天。”

  中新财经查阅多款二手交易APP发现,一些高价卡的价格可高达上万元,一些卡牌价格则直接“腰斩”。

  上下两组卡牌名字一样,但价格差百倍。 受访者供图。

  这也助长了未成年人的攀比心理。“孩子们在一起玩卡牌也是有鄙视链的,拿出稀有卡的肯定跟普卡不一样。”吴女士说。

  而在直播间中,这种情绪无疑被放得更大。主播手中流水线一般的拆卡、展示稀有卡片,充斥直播间的各种话术,弹幕上的赞叹声,无不刺激着围观者下单。

  中新财经观察多家直播间发现,一些消费者会被主播以“今天手感不错”为由怂恿多次下单;部分直播间采取限量上架再补货的方式,刺激消费者下单;每当抽到稀有卡牌时,主播也会全方位展示,用各种优惠、卡牌精美程度吸引其他消费者跟单,甚至是“抬箱”。

  直播间里的灰色疑云:欺诈、涉嫌赌博

  除各种话术外,不少直播间在拆卡过程中也有诸多乱象。例如,卡牌可能是无授权或盗版产品;直播间页面详情没有标注拆卡概率;存在称重摸包、拆盒重封、选包后换包等欺诈行为。

  “你选的盒,可能根本没有标号,是随便拿一盒偷偷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标好拿给你,这就是为什么直播间有些箱配高位盒到最后了还没出,就是压箱底让你兜底带走的。”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如此吐槽。

  某消费者投诉平台上,关于直播拆卡的投诉。 截图自消费者投诉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去年,湘潭市公安局岳塘分局破获了一起利用直播平台售卖球星卡盲盒的诈骗案。办案民警发现直播间工作人员存在大量调包球星卡的行为。据专案组统计,该团伙非法获利293万元。

  萦绕在“直播拆卡”头顶的,还有涉嫌赌博的疑云。

  九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闫兵认为,“直播拆卡”符合赌博的特征。“赌博是一种以财物作为输赢彩头的行为。法律意义上的赌博行为是以非法营利为目的,组织或参与赌博的行为。”

  他指出,卡牌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品,本身确实具有一定的价值,如果只是线上销售具有文娱价值的卡牌,属于正常的经营行为。但在当下盛行的“直播拆卡”中,消费群体的心理并不是付费购买卡牌的文化娱乐价值,而是基于一种可能获利的心态。而卡牌基于稀有程度可以在二手市场变现,这种获利的现象也有别于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收藏,其本质是卡牌经营者或发起者等一小撮群体人为制造出来的,卡牌的价值并不依附于其文化、历史、人文等价值而存在。

  此外,在直播拆卡中,主播通常也会使用话术引导甚至以蝇头小利的操作手段勾起消费者的获利心理,最终实现的是主播或直播平台的营利,该过程符合赌博的构成特征。

  未成年被诱导拆卡 谁来负责?

  在某消费者投诉平台上,关于直播拆卡的投诉有400多条。一些消费者反映,多平台的拆卡直播间存在诱导未成年人下单、无法退货退款的问题。更有家长称,小学生在五一假期期间在直播间被引导现场拆卡,几小时下单接近2700元。

  中新财经注意到,拆卡直播间均会标识“未成年人禁止下单”,且下单页面写明“同意直播代拆,已成年不退不换”。但中新财经询问多位购买者发现,在实际下单过程中,大多数直播间并不会核实买家是否为成年人。

  这意味着,一旦未成年人下单拆卡,直播间便可以此为理由拒绝退款。而直播间内的“未成年人禁止下单”,也仅仅是一则免责声明。

  拆卡直播间内关于“未成年人禁止下单”的提示。 截图自直播平台。

  那么,直播间能否就此逃脱责任?

  闫兵向中新财经表示,直播间标注“未成年人禁止购买”是不能构成免责的。

  “未成年人的心理、精神发育尚未达到成熟状态,无法成熟理性的分析问题及识别风险,所以需要家庭、社会、政府等主体承担更高的注意义务以为未成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故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是一种实体义务而并非程序义务。”

  闫兵指出,具体到“拆卡直播”中,仅仅标注“未成年人禁止购买”显然不能实现排除未成年人的效果。例如,临近学龄的儿童基本都会使用手机,但却不一定能识别“禁止购买”的文字及含义,所以仅仅做文意标注,甚至连一般意义上的排除未成年人受众都无法做到。

The End

发布于:2024-07-06,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投资指南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