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清华大学邓志东:人工智能将推动汽车从交通工具不断转型升级,AI赋能将进一步巩固中国汽车产业相对优势
4月25日~29日,2024中关村(000931)论坛年会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汇聚一堂。
4月28日下午,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北京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北京工程师学会、北京企业技术开发研究会共同承办的“互联网3.0:未来互联网产业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当日发布了国内首个汽车大模型标准。标准主要涵盖三个能力域,其中场景丰富度侧重评估汽车大模型对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等细分场景的支持情况,能力支持度重点关注汽车大模型在感知、理解、推理、生成等人工智能技术能力上的表现,应用成熟度主要评估汽车大模型在系统生态、部署定制、场景适配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论坛期间,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汽车产业相关话题,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邓志东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的专访。
汽车将从单纯交通工具不断迭代并带来智慧化服务
NBD:您认为目前人工智能赋能汽车产业处于什么阶段?
邓志东 图片来源:受访者
邓志东:总体上,AI(人工智能)赋能汽车产业目前还处于自动驾驶2.0或AI分段赋能与串接的阶段,即把整个自动驾驶系统人为地划分为环境感知、自主导航、预测、决策、规控等不同的阶段,分别利用AI进行赋能,然后再串接起来。
现在看来,这样的分段端到端方式存在固有的缺陷,可能无法解决长期困扰自动驾驶产业落地的长尾感知与边缘决策问题。
NBD:在您看来,人工智能发展会引领汽车产业发生怎样的变革?
邓志东:在通用人工智能的支撑下,未来汽车会从单纯的交通工具逐步迭代演化为“出行即服务”的“大号AI手机”,朝向智慧化、共享化与低碳化迈进,整个汽车产业与产业生态会发生巨大的变革,例如智能增值服务会充分放大汽车产业的想象空间。
NBD:要想实现人工智能引领整个汽车产业与产业生态发生巨大变革,其中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邓志东:发展以多模态大型语言模型为核心的通用人工智能,或者说为智能电动汽车注入“灵魂”,涉及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自动驾驶3.0或一体化的端到端自动驾驶管线(Pipeline)及其支撑技术,如多模态视觉语言大模型的预训练及微调、多模态交叉理解增强、检索增强(RAG)、知识增强、交互式驾驶技巧对齐与增强、视觉数据的高质量清洗、高端算力芯片等。
NBD:搭载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汽车会带给消费者什么体验?
邓志东:大模型上车后,汽车大模型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加安全与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用车体验。
AI赋能会进一步巩固与扩大中国汽车产业相对优势
NBD:针对汽车行业全面走向“人工智能+”这样一个大的趋势和行业需求,人工智能赋能汽车产业会让中国汽车行业出现哪些变化?除了汽车,您认为人工智能的产业应用还会深刻影响哪些行业?
邓志东:人工智能赋能会进一步巩固与扩大中国汽车产业的相对优势,让中国完全自主设计与制造的新能源汽车,主要依靠智能化的发展或技术优势出海走向世界,同时还会深刻影响新制造、新能源、新商业等千行百业。
例如,中国首批参与大模型上车的智驾企业,也必然会成为参与大模型机器人竞争的首批企业之一,而且必定是竞争力最强的阵营。
NBD:为了更好地赋能各行各业,未来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有哪些重点短板有待解决?
邓志东:高端人才、高端芯片、高质量数据,我认为这“三高”是未来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有待解决的主要短板,在相关领域还需要强化相关的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发布于:2024-05-04,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