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类年度中游跌至末尾,汇安基金老将邹唯在管产品回撤超10%
来源 | 壹财信(ID:yicaixin331)
作者 | 苏向前
2024年开年股市持续低水准表演,2023年风光无限的科技股板块成为了重灾区,这让很多见惯了大场面的公募老将也无可奈何,在新年之际开年就挖大坑,比如本文的主角汇安基金老将邹唯。
天天基金网的数据表明,邹唯所管理的5只基金开年起跑均快速回撤,尤其是汇安裕阳定开最新的净值回撤接近12%,这只他在汇安时代目前在管基金中时间最长的一只产品,却成为了最短板。特别是跟当年嘉实时代对比,邹唯今年在汇安迎来第七个年头,但是如何化解“七年之痒”呢?
邹唯在管产品回撤超10%
昔日明星老将难复当年之勇
作为当年成名于嘉实基金的名将,邹唯在老东家创造过一项不大不小的纪录,他管理过的基金任职回报均为正回报,特别是他管理嘉实稳健混合的回报接近于200%。但是不知道为何,他后来选择从头部公司嘉实跳槽到了实力规模一般的汇安基金,至今再也未现当年辉煌。
复盘汇安时代他的成绩,其管理的第一只基金汇安趋势动力股票仅约两年时间就离任,最终在这只产品上留下的任职回报约20%;此外,他在新东家目前已经卸任的基金还包括了汇安核心成长混合,最终他在这只产品上留下的任职回报约为38%。
再看他目前在任的基金产品,最晚接手的三只基金目前都是负回报,其中任职汇报最好的是2019年8月开始管理的汇安行业龙头,但是最新37.57%的水平距离当年在嘉实基金的巅峰辉煌甚远,这其中的问题出在了哪里呢?
(截图来自天天基金网)
这里就以汇安行业龙头为例子来分析,该基金今年到目前的成绩仅为-11.46%。从基金名称的字面意思来理解,似乎基金重仓的应该是各条赛道的龙头,但从实际情况看邹唯的重仓集中于科技股上。
首先是去年的三份季报中,基金的第一重仓股都是创业板公司新莱应材(300260),该公司在三季度末的被持仓占比达到了9.87%,接近了10%的比例上限,但是该股在2024年目前的跌幅已经超过了10%。去年9月30日时的第二重仓股正帆科技也是老将持续多个季度重仓的公司,对比来看是当时十大重仓股中表现较好的公司,但是今年的年内跌幅也是超过了9%。
整体看他的投资,对于比较自信的标的敢于重仓高比例持有是他在构建组合中的一大特色。2023年9月30日时,他的组合中前八大重仓股的占比均超过了7%,同时更多的公司是偏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的标的。
他也在去年三季报中解释了自己的思路:“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还是需要沿着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我们认为这既会是后续政策的着力点,也是经济发展的内生需求。我们认为未来的复苏还是背靠着全球总需求趋弱的大背景,因此比较好的机会还是会出现在供给端的替代、创新和升级。因此,通过景气度和估值比较,我们更多的布局在科技成长行业。”
公司排名在80名以后徘徊
症结在于缺少一位真正能打的明星
从目前的职务来看,邹唯是汇安基金的首席投资官和董事总经理,因此也可以理解为权益投资的首席人物,但是长时间的业绩平平也导致了他实际并不被渠道所认可。一个可以佐证的例子是,目前他在公司管理5只基金,但是它们在去年三季度末的合计规模仅约27.54亿元。
整体看公司的绝大部分规模还是靠以债券基金为首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来贡献,同期公司的规模合计约为416.06亿元,其中仅是债券型基金的规模就达到了329.61亿元。分析这样不太正常背后的原因,固然不能只怪罪于一点,但是权益产品方面缺乏一位旗帜性人物的问题或不容回避。
在邹唯之后,汇安基金还引进过原来中邮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刘田,但是这位当年人大的政经硕士同样没能在新东家大红大紫,目前管理三只基金在同一时间段的合计规模仅为4.08亿元。从2024年以来的情况看,前两周交易日结束后回撤也都超过了6%。
特别是上述提到的汇安行业龙头,当前的基金经理是邹唯和刘田共同管理,然而强强联手却没能实现1+1〉2。从他单独管理时间最长的汇安核心成长来看,他也在科技股投资潮中重仓了清一色的TMT类公司,但可能四季度到目前仍然在其中驻扎。
他在该基金的去年三季报中表示:“报告期内,我们更多的布局在供给端有正向变化的科技成长行业,同时兼顾了一些供给端有改善的顺周期方向。”两大权益明星都无法带动规模,一定意义上导致了公司的排名进步困难:从2022年一季度到目前,公司在内地全部基金公司的排名中,一直停留在八十名之后。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壹财信。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发布于:2024-02-05,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