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言 | 李耀柱:“再全球化”时代 以国际视野拥抱变化

博主:投资方向标投资方向标 2023-12-25 58234


珠江滔滔,不舍昼夜。


在时间的洪流中,风流终被裹挟而去,唯价值沉淀。


何谓价值?《资本论》赋予了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定义: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而在证券投资领域,价值通常是在说企业内在价值和市场赋予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好公司需要日积跬步打造护城河,好生意需要千锤百炼形成强壁垒。好价格,也需要在市场的波动中等待时机。价值投资背后,凝聚着时间的结晶。


我们邀请到广发基金的基金经理,请他们分享对于时间的认识,对价值的思考。


让我们,以时间的名义,为时间正名。


让我们,以价值的名义,为价值赋能。


珠江滚滚,一江春水向东流!

“逆全球化”是近年来经常被大家讨论的一个话题。如果以“冷战”结束为标志,我们经历了40年以上的全球化,通过更高效的全球分工,带来了全球经济增长的黄金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的“地球村”观念正在被贸易保护、单边主义等思潮逐渐掩盖。许多人开始担心,全球化是否真的要结束了?

在我看来,没有所谓的逆全球化。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再全球化”。而在新的再全球化进程中,以全球视野拥抱国际化,寻找新的全球秩序下带来的投资机会,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方向。

落到投资上,经历了十年的量化宽松和三年的全球疫情困扰,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投资单一市场创造收益的难度持续增加,全球投资的必要性凸显。有一些在单一市场不能理解的经济现象,站在全球的角度上就能找到共性的答案。而且,立足全球思考问题,还可以让我们以更沉稳的态度面对不确定增加的外部环境。

再全球化塑造新的投资格局

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如果某个国家不积极参与其中,就很难享受到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也难以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过去,部分欧美等发达国家主导着全球化,其生产组织模式、市场规则、金融体系充当了全球化的世界性标准。而随着全球化步伐的推进,各经济体在全球化进程中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生产力、生产要素以及分工等需求出现了变化。

因此,过去的标准需要重新调整,换言之,全球秩序出现了新的变化。经济学家、研究学者通常把当前这个过程叫“去全球化”或者“逆全球化”,但我更倾向于将其定义为“再全球化”。这是因为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使得经济全球化潮流仍然势不可当,而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则为推动区域性及全球化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基于新的全球秩序正在形成,投资市场也出现了和过去不一样的机会。或者说,正是由于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全球投资的必要性也逐步提升。立足全球寻找范式转移背后的共性或规律,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和市场的变化,更科学地制定投资决策。

例如,当前全球供应链体系正在重塑,会产生新的投资机会。以大宗商品为例,在供给端恢复缓慢的情况下,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的科技浪潮下,供应链的重塑会带来新增的需求,大宗商品变得更加紧俏。可预见的是,矿产和能源均不会被替代,由此也意味着大宗商品的价格可能是中长期向上的。

又如,不同的国家体制禀赋带来不一样的产业机会,值得我们以全球化的视角进行研究和比较。某些消费公司和科技公司在再全球化的环境下受益;某些国家和地区会受益于货币政策的变化带来中长期投资环境的变化,比如日本,长达十年的收益率曲线控制会带来较大的日元回流机会,有可能推动日股估值上行;印度、越南、墨西哥会受益于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重塑,大力发展基建成为推动经济上行的有效方式;中国则受益于半导体、新能源和数字化升级等先进产业的崛起机会。

长远来看,在再全球化过程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带动生产力大幅提升,也是投资中值得关注的一大主线。

回顾过去,在长达十年的量化宽松历程中,我们看到了全球贫富悬殊的增加,这也让合作共赢变得更加重要。因为人类社会是一个非零和博弈的社会,社会的进化方向是适应全人类发展的。

在这期间,部分地区出现了局部冲突,其原因在于单纯通过货币的扩张只能在一个层面解决生产力效率的问题,但不能解决整体生产效率提升的问题,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需要科技的进步。而移动互联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出现,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局部的冲突。

虽然当下的人工智能还没有到一个成熟的阶段,但总体来看,是一个可以在中期提升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方式。我们相信,人工智能会大幅提升我们的生产力。未来十年,我们大概率会看到新的科技趋势大放异彩。

举个例子,ChatGPT的出现让大家对大语言模型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大语言模型只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应用方式,未来在各个领域都有可能会看到人工智能的身影,如制造业和服务业等等。人工智能大幅提升社会生产效率的标志,是解决一些现在无法解决的科学问题,目前已经能看到这个迹象。我们预期,在人工智能的科技浪潮下,未来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全球投资机会。

提升全球投资的“软实力”

对于如何以国际化视野拥抱再全球化,我在之前的投研经验中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想要把握全球投资的机会,专业的分析技能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必不可少,这需要长期的积累、沉淀。此外,还需要有一套心法来指导我们投资,即“软实力”。这套心法需要我们在同理心、成长性思维方式、多元化和商业伦理等方面上有深刻的认知,才能更好地理解全球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制度之下发生的问题和现象,从而找到发展的规律,更好地指导投资。

首先,同理心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了解全球不同群体的底层思维方式和文化属性,需要极强的同理心。一方面,我们需要用开放的心态研究和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底层逻辑,这样才能通过横向比较挖掘出优势产业。例如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法律规则和专利知识产权的保护,具有这些文化底层逻辑的国家在科技行业上往往发展得更好;又如中国在制造业上拥有的产业优势,跟我们儒家文化理念中的勤劳和集体主义有较大的关系,由此让我们在全球制造业的产业比较上有极大优势。

另一方面,同理心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重要的全球消费趋势。理解用户需求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现在人们对于自我认可的需求提升,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带来了新的消费趋势,减肥药、低糖类的健康食品越来越多,瑜伽品牌替代轻奢时尚品牌,都是这种消费趋势下的重要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认为这种趋势是国际性的,背后与人类进化的方向是心灵和思维成长有巨大的关系,而要理解这样的趋势,同理心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成长性思维也是国际化投资的一个重要能力,背后代表的是有快速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做全球化的投资不能给自己设限,而是要在新领域进行系统地学习。例如,今年比较火的AI,要把AI研究清楚,需要对底层的原理和理论都进行学习,例如矩阵的运算原理、如何利用CUDA实现并行计算的编程、Transformer的运算原理等等,才能比较客观地评判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和上限,才能了解人工智产业发展的走向及可能性。所以,持续学习的成长性思维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多学习不同的学科能够让我们有多元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持续变化的市场,面对复杂的国际化形势。多元化是打破一元性思维的关键。我们倡导多元化的文化,开放地接受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观点,有助于让我们看到投资逻辑的盲点。例如,东方智慧里面的包容和平衡、西方智慧里面的科学和辨析,都是我们应该拥有的思维方式,不能局限于某种思维范式,而是要取长补短、不断精进,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做好国际投资。

此外,商业伦理往往较少被提及,但也会实实在在地影响企业的国际化投资。商业伦理的意思是当一个企业经营的时候,不能只考虑自身的股东利益,还要站在更高的维度去考虑社会价值,并且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只有这样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起舞的巨象。例如微软CEO纳德拉在《刷新》这本书中提及的用户隐私问题,在商业利益与用户价值相悖的时候,企业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站在用户价值这一方,这种价值观是支撑微软巨大市值的重要基石之一。所以,在全球投资的过程中,实现社会价值是大企业能够持续维持高额利润的重要基石,在DCF模型中会直接影响企业现金流的持久度,进而影响企业的估值——即企业到底能够赚10年的钱还是15年的钱,估值也会有不小的差距。

结语

再全球化时代,我们更需要以全球视角做投资,需要站在全球的角度考虑问题。的确,培育全面的全球投资能力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坚持做正确的事往往是困难的。我一直认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我们做的事是否具有时间价值。毕竟,每个人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老,在变老的过程中,自己能否累积越来越多的时间价值,是不是持续成长并且越来越有壁垒,这是我最为重视且持续努力的目标。

广发言 | 李耀柱:“再全球化”时代 以国际视野拥抱变化

(风险提示:文章涉及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投资经理个人的看法。本文仅用于沟通交流之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文章来源:点拾投资

The End

发布于:2023-12-25,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投资指南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