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慧”图景,乡村振兴“富”未来
新华财经北京11月30日电(周华山、李颖、李伯�) 初秋时节,三峡库区秭归县迎来“九月红”脐橙丰收采摘期。一江碧水、两岸橙香,丰收的硕果映照着橙农的笑脸,描绘出一幅美丽乡村盛景画卷。
“巴掌地”里挖潜能,丰富百姓新粮仓
“八山半水一分半田”的秭归县,山多地少、地势陡峭、田块分散,成为粮食作物生产一大瓶颈。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秭归立足丘陵地貌实际,按照农业做精做优思路,扬绿色有机种植生态优势之长,补耕地面积体量较小之短,通过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发挥庭院经济、林下经济等“微种植”效益,在“巴掌地”里挖潜能谋“粮”策,以生态绿色打底筑牢粮食安全堤坝,因地制宜探索丘陵山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低山河谷脐橙满园,中山茶叶飘香,高山蔬菜运出大山,冷水稻、黄心土豆、特色小水果等粮农作物俏销。秭归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因地制宜利用山地资源环境呈现多样性的特征,采取“多品种”发展策略,低山布局柑橘,中山布局茶叶、核桃、小水果,高山布局中药材、蔬菜、烟叶,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有限的土地上种出了丰富百姓“粮食仓、菜篮子”的大产业。
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秭归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一方面藏粮于地,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田,创新打造“国土卫士”智能监管系统,强力推进耕地“非粮化”和撂荒地整治,2022年全县整改撂荒耕地2458亩,整改完成率达100%。同时,针对山区农田制定方案,集中连片整合,改造成适合中小型机械下田作业的农田,配套建设农田道路、梯田堡坎和灌排沟渠等设施,充分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另一方面藏粮于技,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四新”推广力度,为粮食丰收撑起“保护伞”。2022年,全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42.46%,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突破60%。
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秭归县还在粮经轮作、种养循环、农林融合上不断挖掘潜力,提高亩产与收益。秭归县九畹溪镇、杨林桥镇等地在核桃林实行林下套种虎杖、阳荷等多种间作套种模式,不仅实现了农作物间的互补,水肥多用,一地多收,还促进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当地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种植经营模式发展林下阳荷基地3000余亩,带动17个村1000多户种植户平均每亩增收5000元左右。
“人努力、天帮忙”。2022年,秭归县粮油生产平稳,特色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县农林牧渔业产值达71.24亿元,同比增长8.64%。眼下秭归县正大力推行“无人机+统防统治”方式,跑出“虫口夺粮”加速度,粮食保障基础正步步夯实。
“数智”橙园结金果,科技兴农好“丰”景
在秭归县的优势特色产业中,脐橙种植占据绝对“C位”。该县90%的乡镇、80%以上的行政村、70%以上的人口从事脐橙相关产业。依托乡村振兴和数字化乡村试点建设工作,秭归的脐橙也种出了“新花样”。
当下正是秋季脐橙管护关键期,在秭归县郭家坝镇烟灯堡村脐橙数字化种植示范园,却只看见寥寥数人在田间忙碌。
“数字化设备大大节省人力成本,200亩的橙园管护只需3个人。”烟灯堡智慧农业示范园负责人刘国华说,通过图像数据采集、物联网数字化监测、智能水肥药一体化等设施,果园实现了远程管理和精准生产,果园管护减少用工90%以上,亩均节约用水70%以上,节约肥料40%以上,有效解决了丘陵山地果园“未来谁来种地”和“提质增效”问题。
近年来,秭归县紧紧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以数字赋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为抓手,持续在科技创新主体培育、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人才支持等方面下足功夫,让产品更优、产量更大、产值更高,加快向农业强县迈进。
“数字技术+农业生产”,插上农业生产数字化“翅膀”。秭归县大力推进水肥一体化、单轨运输、无人机、现代化分选设备等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目前,已推广山地适用小型农业机械1万余套,新型运输轨道建成1500多条,30万余米,果园低位自动灌溉系统推广达到5万亩,水肥一体化推广示范10000余亩。智慧种植园拓展至25处,18万亩脐橙基地实现太阳能生态管护,5万亩脐橙基地实现智能数据采集、智能水肥应用、智慧植保网络全覆盖。
手机操控的“水肥一体化”微润灌溉、智能观测的�情气象监测系统、无人机喷洒病虫害防治、“一扫即诊”的“秭归三农”智慧种橙小程序、“一键查询”的秭归脐橙大数据平台、“全县橙园、一屏察看”的“农抬头”APP、“实时追溯”的生态农业溯源体系等逐步推广,“三峡柑橘产业大脑”汇总全县农业智慧系统采集数据,精准分析、指导等技术应用场景让秭归橙园变得聪明,产业发展更具智慧。
“技术示范+辐射带动”,打造农业科技示范“领头羊”。秭归县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支持孵化家庭农场,构建形成龙头企业为引领、家庭农户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培育现代农业“领头雁”。
“柑橘产业龙头企业发挥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上的优势,统一水肥管理,统一收储,服务超过40个村12000多亩脐橙。”秭归县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张龙表示,目前,秭归县5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市场主体,成为引领秭归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产学研协同创新+农技推广”,构建农业技术应用新格局。秭归还持续强化与华中农业大学、省市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通过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聘请技术专家、建设试验示范基地等方式,广泛链接创新资源,先后实施《橙皮精深加工及品质调控关键技术研发》《茶叶新品种“东山皇”引种及栽培技术示范》等一批省、市、县科技创新项目47项,兴建各类产业示范基地5000余亩,创新农业新产品加工工艺20余项。秭归县还以科技人才和科技特派员选派为抓手,常态化为各类农业生产主体和农民开展技术培训,让技术成果走向产业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更通畅。目前已为秭归县推广农业新品种71个,推广新技术92项。
“链式思维”强产业,联农富农促振兴
推进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目标。“秭归县坚持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农业产业链建设,强化项目联农带农富农,推动企业发展、产业壮大、群众增收,走出了一条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秭归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兰华锋说。
近年来,秭归县以产业链思维谋划产业项目,围绕产业延链扩链补链,让农民实现全链增收。统筹财政、农业、林业等部门涉农资金,积极争取产业集群发展资金,支持柑橘、茶叶等产业链提档升级,使农户有了稳定的产业收入来源。2021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形成经营性项目资产92个,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850万元,带动1.2万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2022年,秭归县还针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监测对象出台奖补政策,扶持监测对象发展“短、平、快”产业。今年投入资金600万元,高质量发展以柑橘种植为主、延伸产业为辅、多业态共荣的庭院经济,打造庭院经济示范户1200户。
同时,秭归县创新探索“市场主体+集体经济+产业链+农户”的产业项目投入模式,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销售、股份合作、土地流转、生产托管等方式构建农户与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多方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增加经营性收入。
“为了充分保障农民所种有所收、所产有所获,我们合作社从一开始就推出‘三包四定五统一’服务模式,包种苗供应、包技术服务、包产品回收,定种植区域、定种植面积、定品种类别、定保底价格,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农资配送、统一回收价格、统一加工销售、统一行动指挥。”秭归县康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从奎表示,该合作社已带动周边6个村1200余户发展中药材5500亩,吸纳60余人常年在公司务工,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8.5万元。
产业发展了,农民成为受益的主体,不少村民可以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我家脐橙树少,加入采果队,去年多了10万多的收入,今年应该可以挣个11万”,泄滩乡万家村周宗盔夫妇高兴地说道。
目前围绕柑橘主导产业,秭归县已培育专业采果队350家、代购代收组织200家、飞防作业队22家,带动1.2万名中高山劳动力到柑橘产区务工就业。柑橘洗果、分选、包装等企业和市场主体常年带动6000余名劳动力就业,每人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
此外,秭归县联农带农更注重“造血”,将特色农业、观光农业、运动休闲融为一体,以农文旅体融合为载体,让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以好山好水孕育好产好业。
秭归县仅通过实施“中央彩票公益金吒溪河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就开发建设了橙谷国家级航空营地、坝上橙堡主题公园,新建脐橙采摘步游道、立体脐橙观光采摘廊道、休憩平台、网红打卡直播平台。2022年,“中彩”项目区吸引游客近8500人次,带动餐饮住宿等消费350万元。
联农带农模式让农民尝到“甜头”,截至目前,秭归县已涌现出12个柑橘产业“亿元村”,带动近26万人稳定增收,种植户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发布于:2024-01-10,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