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街头走一走”――新场景新体验激发城市消费新活力

博主:投资方向标投资方向标 2024-01-02 81785

  成都古有“扬一益二”之称,商业文化传承千年。而今,在一系列促消费举措下,各类特色小店遍布成都街头巷尾,各种沉浸式展览、演唱会、音乐会掀起“抢票热潮”,“大运热”带动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持续升级,层出不穷的新场景、新体验充分激发城市消费新活力。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268.2亿元,同比增长10.7%,消费市场加快恢复。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居民体育消费规模同比增长14.9%;今年1-10月,成都音乐产业吸引观演人数480万人次;今年截至目前,在美团平台收录的成都小店数量比去年新增25.7万家,小店总量排名全国第三。

  月月种草 特色小店百花齐放

  餐饮、潮玩、茶馆、咖啡馆、书店、花店……漫步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一家家个性鲜明的特色小店在这里自然生长,吸引着人们驻足流连,正成为这座城市“烟火气”“幸福感”的新表达。

  玉林片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这里是歌手赵雷《成都》一歌中念念不忘的地方。三十余年岁月流转,这里也见证着成都消费场景的更迭变换。

  在玉林东路,两个1998年出生的年轻人开了一家名叫“星星陶艺”的小店。50余平方米的店铺精心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瓷器,来往的顾客络绎不绝。

  “回到家乡来创业,是因为我喜爱瓷器,想把好的瓷器分享给更多人。”店主刘欣说,为了淘到更好的产品,自己经常会跟着师傅跑源头工厂。“我们的产品根据不同年龄段顾客的喜好区分了产品线,价格从几十块钱到几千块钱不等,为顾客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全长770米的玉林东路共有大大小小153家店铺。2021年初,街区启动有机更新,在保留“烟火气”和原有业态的基础上,充分植入新兴消费业态。街区全体业主、商户及街区运营公司还联合成立商户联盟,共建共治街区。

  “虽然玉林东路是条老街,但现在这里有很多年轻店主经营的新潮小店,我时常会来逛一逛,我的一些外地朋友来成都后也很喜欢这里。”成都市民陈姗说。

  在成都,遍布全城的特色小店既是生计,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也是生活,体现着多元化的消费趋势和动力。

  为推动小店经济发展,2019年,成都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城市首店和特色小店的实施意见》,鼓励特色小店创新商业模式和业态,并进行全城特色小店评选、开展特色小店节。2023年,成都又出台《成都“新十二月市”促消费活动实施方案》,以“月月种草”的方式提振消费,提出积极培育小店经济消费场景。

  如今,成都的特色小店不断迭代升级,“小而美”“小而潮”“小而新”的小店既满足着市民多元需求,也为城市消费注入新动力。

  新式茶饮、潮玩、手工艺品、特色服饰……位于成都市成华区的东郊记忆入驻了300余家公司和各类特色小店,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市民和游客。

  白茶、红茶、普洱……在“喜闻茶肆”茶饮店的点单台前,依次摆放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名茶,供客人选择。新中式的装修风格和开放的外摆空间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店的特色是把中式茶进行出品形式的创新,让顾客来了既能待着舒服,又能把茶品出不同的感觉。”喜闻茶肆店铺负责人陈东亮说,顾客对这一创新品类的接受度很高。

  东郊记忆运营方招商运营中心总监龙雪说:“东郊记忆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工业遗产,我们在运营中十分注重吸引有创意的主理人进来,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让消费者来逛的时候觉得这个地方有意思,每次都有新的感受。”

  一些街头巷尾的特色小店还与社区发生着强烈互动,为居民提供新的生活方式。

  位于成华区府青路街道的毛边书局・桃蹊书院入选了2023成都最美书店,在这里,人们可以倒上一杯茶,拿起一把裁纸刀,读一页书裁一页纸,静下心来与书为友。

  “书院不仅有许多书友前来阅读,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亲子阅读等多种服务,还吸引了上海、北京甚至海外的读者来打卡。”毛边书局・桃蹊书院院长傅天斌说,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读者能走进书店坐下来读一本书,享受这种阅读仪式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市新登记市场主体47.8万户。美团数据显示,今年截至目前,在美团平台收录的成都小店数量比去年新增25.7万家,小店总量114.3万家,总量排名全国第三。遍布全城的特色小店,正持续激发城市消费新活力。

  全网刷屏 文化展演新颖多样

  虫洞、海浪、世界名画……位于成都东郊记忆的ARTE全沉浸式数字美术馆是中国内地首馆,约5000平方米的空间内展示了11组数字艺术作品。全息投影打造的震撼视觉效果、独特的声效和优雅的香味相互交织,营造出与众不同的观览体验。观展人还可以自己创作绘画作品,并实时在大屏中展现出来。

  这种融合了看、听、闻以及互动的新型展览,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去体验。

  在距离该馆仅百余米的一处文化空间内,《科幻世界》杂志创刊44年来首个跨界艺术展于今年五月份开展。该展览联合了16组中国先锋艺术家,旨在以独特的科幻艺术创意吸引都市青年和少年儿童。

  “近年来,展览已逐渐成为人们周末和节假日的一种文化方式。我们希望搭建一个艺术与大众之间的桥梁,让大家不再觉得去看艺术展有非常高的门槛。”“科幻世界・无限”首席品牌运营官唐�说。

  该展览不仅吸引了参加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的诸多中外科幻作家和幻迷前来打卡,也吸引了5万余名观众来观展,其中包括2万余名少年儿童。

  从几十年前的红光电子管厂到现在充满文化气息的园区,成都东郊记忆已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天府文化展馆聚落,园区内有20余个展演场馆,今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700余场,入园人数约800万人次。

  传承千年的音乐文化基因,成都正在着力打造国际音乐之都。

  第29届“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近日在成都城市音乐厅闭幕。70天内,此次音乐季带来34项演出剧目、80余场各类演出活动。

  “成都城市音乐厅的四个演艺厅可以承接所有演出类型,每年开展数百场演出活动。”成都城市音乐厅市场部主任辛宗峄说,在节假日和周末,会有许多外地游客前来观看演出,音乐厅还推出惠民音乐会,让市民可以低门槛地享受高水平演出。

  除了各类展览和音乐会,最近,各种演唱会“刷屏”了成都人的朋友圈,掀起阵阵“抢票热潮”。还有不少外地观众“跨城观演”,“跟着演出游成都”、演唱会+Citywalk成为新的旅行方式。

  据不完全预计,2023年成都市各类营业性演出14330场次。今年1-10月,成都音乐产业整体产值规模463.8亿元,吸引观演人数480万人次。新颖多样的文化展演既满足了市民多元的精神需求,也为城市消费带来更多活力。

  还馆于民 体育消费全面升级

  今年夏天,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隆重举行。赛后,“大运热”带动体育消费升级,新场景与新业态涌现,体育消费成为引领消费升级的新动力。

  “篮球场设施很好,大家一起出出汗,整个人都放松多了。”最近,成都市民陈先生经常下班后去凤凰山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打球,享受家门口办赛带来的“体育红利”。

  位于成都市金牛区的凤凰山体育公园曾是成都大运会篮球比赛场馆,10月份,随着凤凰山体育公园正式开业,面向市民开放的全民健身中心成为群众健身新去处。其室内场地包含篮球馆、羽毛球馆和乒乓球馆,均有分时段优惠政策。

  “篮球场馆的设施比较先进,比如地板是达到了CBA比赛级别的木地板。”成都城投万馆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俱乐部总监韩奥飞说,大运会充分激发了周边群众的运动热情,许多都是一家老小结伴前来。

  “大运会还带动了大型体育职业赛事的火爆。”韩奥飞说,今年4月起,上座人数近4万的中超赛事让这里场场爆满;截至今年10月底,凤凰山体育公园已举办400余场赛演活动,累计人流量突破1000万人次。

  除了“还馆于民”,一批运动场地正见缝插针地“嵌入”市民生活圈,城市空间的“边角余料”正成为全民健身的“金角银边”。

  成都市锦江区动感熊猫体育公园位于一条高速公路的高架桥下,形成了“金角银边”的活化利用。

  在该公园内,一个蹦床篮球场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前来体验。“这是一种新型的科技运动,可以在蹦床的地面实现跟平地上一样的运球和投篮,兼具运动性和趣味性,也很减压。”GEZAO蹦床竞技场负责人刘鄢鹏说。

  动感熊猫体育公园运营方――三千航路(成都)体育俱乐部有限公司副总裁秦冬梅说,该公园利用桥下空间打造的体育场馆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充分满足了周边群众需求。“工作日的人流量约400-500人次,周末的人流量达到1000-1200人次。”

  乘着大运东风,成都以“体育+”为发展核心,大力发展体育服务综合体。位于青羊区的西村大院设计了1.6公里的空中跑道和灯光足球场等设施,融城市生活、休闲运动、社区服务为一体,入驻了足球、空手道、瑜伽等近30个运动休闲项目。

“在成都街头走一走”――新场景新体验激发城市消费新活力

  住在附近的成都市民段军一有空就会到西村大院的空中跑道跑步,他对这里赞赏有加。“不仅是西村,整个城市的体育运动氛围也是越来越好。”段军说。

  无论是在专业的体育场馆、社区的运动公园,还是在街头巷尾、环城绿道,随处活跃着的运动休闲市民,展现出这座城市旺盛的体育消费新活力。数据显示,近3年来,成都累计签约重大体育产业项目115个,签约金额超过87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约482.6亿元,同比增长14.9%。

  (参与采写:袁秋岳、唐文豪、李力可)

The End

发布于:2024-01-02,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投资指南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