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吉伟谈ESG投资:加快构建行业生态,有效防范“洗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希 北京报道
21世纪以来,全球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与之相适应的ESG投资迅速崛起,逐步成为主流投资方法。不过,需要关注的是,虽然ESG投资的市场潜力逐步释放,但仍然面临着监管、数据、人才等方面的挑战。
今年11月,甘肃省金融学会常务理事袁吉伟的新书《ESG投资的逻辑》正式出版。作为ESG领域的深度研究者,袁吉伟分析了ESG投资生态体系、ESG投资的三大支柱、ESG信息披露和评级机制等,同时还对ESG投资工具和方法进行了解析。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对比了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以及我国ESG投资的实践和启示,用较为详实的数据展示了全球ESG投资的图景。
近日,袁吉伟在北京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探讨了他关注ESG投资和初衷,以及我国ESG投资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等。袁吉伟认为,ESG投资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仍然较短,所以需要多方共同参与,构建ESG投资生态体系。同时谈到,从全球范围看,ESG投资的工具和方法其实是比较多的,不过从国家维度来看,不同国家的策略应用差别较大。
“从数据来看,我国负面筛选、ESG整合及正面筛选方法应用更为广泛,合计占比达到了86%,其中负面筛选占比达到了48%。这可能与我国ESG投资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监管要求等因素又很大关系,也是ESG投资本土化应用的一个体现。”袁吉伟表示。
袁吉伟同时认为,国内对于ESG投资的讨论和关注需要进一步聚焦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党中央战略部署,不能过于泛化,使得ESG成为一个“筐”,这样反而损害投资者的信心。应当从更高层面制定ESG投资的整体规划,进一步明确ESG投资的发展“路线图”,使得ESG投资的发展更加平稳有序、目标明确。
甘肃省金融学会常务理事袁吉伟新书《ESG投资的逻辑》
构建ESG投资生态体系
袁吉伟对ESG投资的关注有多层次原因。首先,ESG投资与我国的“双碳”政策、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其次,ESG投资在我国的发展相对较新也相对前沿,仍然有很多未成熟的领域,参与ESG投资研究能够为行业做出边际贡献;同时,ESG投资研究能同时够结合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的领域,既能转化为企业经营管理的行为,又能间接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书中,袁吉伟对ESG投资生态体系进行了梳理和提炼。他认为,我国ESG投资生态体系正在形成,主要参与者包括发行人、投资管理机构、资产所有者、中介服务机构、政府和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和合作平台等。不过综合来看,我国的ESG投资生态体系仍然有待发展与成熟。
“比如说,金融机构或者说投资管理机构我们有很多,但是一些支撑投资管理或者是ESG投资落实的专业数据服务商、ESG评级机构、研究机构,这方面在国内其实是比较缺乏的。”袁吉伟说道。
事实上,构建完善的ESG投资生态体系,对于防止“洗绿”、增强市场投资信心也是有益的。袁吉伟在书中写道,认证和咨询服务机构为ESG投资市场防止“洗绿”及解决关键难题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认证服务方面,部分国家或者组织持续推动发展特定金融工具资质认证或者核验。
“根据environmental finance统计数据,2021年,可持续债券认证和审核数量最多的中介服务机构分别为sustainalytics、ISS、CICERO、穆迪、JCR,占认证总量的27.45%、14.59%、9.82%、7.05%和4.96%,我国认证服务机构的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较小,均不足0.5%。”书中写道。
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
政府和监管部门是ESG投资的规则制定者,近年来,我国政府围绕实施“双碳”战略不断补齐政策短板。袁吉伟认为,在我国,特别是围绕E也就是环境因素方面,在细分领域的政策统一性和整体框架已经比较完整,能够给金融机构更多指导。
“当然还有一些(规则)是需要各部门进一步统一的。比如说在海外,包括供应链管理、 ESG数据平台建设、信息披露等方面,其实都朝着一个比较统一的方向在发展。国内可能也会按照这个思路慢慢的去推进。”袁吉伟表示。
袁吉伟进一步谈到了当前国内大型企业的信息披露状况。袁吉伟认为,虽然现在很多金融机构都积极披露ESG报告以及与ESG投资相关的信息,但总体来看,已披露的信息仍然是偏少的。袁吉伟建议,可以从行业自律起步,倡议逐步对外披露必要信息,使得信息能够更公开和透明。另外金融机构还可以进一步向全球标准靠拢,进一步丰富信息披露的内容。
“当然信息披露的关键还在于要有比较完整的信息搜集、整理、管理的体系,我觉得可能现在这部分是一个短板,再加上可能确实可披露信息也没有那么多,所以大家披露的意愿相对就不高。但后续随着时间的积累,包括投资者的要求提高,加上监管的积极引导,大家会逐步地更重视这件事情。”袁吉伟表示。
ESG投资策略有待丰富
在书中,袁吉伟对ESG投资工具和方法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和解析。他认为,ESG投资工具主要包括绿色债券、社会影响债券、ESG指数等。ESG投资方法主要包括筛选、ESG整合、主题投资、影响力投资、股东积极主义,各类方法可以混合使用。当前,ESG投资工具和方法已应用在各类资产投资中,并持续创新和深化。
袁吉伟介绍,受到投资者偏好、监管政策等因素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应用ESG投资方法时存在较大差异。比较来看,欧洲使用较多的方法是负面筛选、股东积极主义及ESG整合,占比分别为42%、21.5%和18.8%,影响力投资和主题投资使用非常少;美国金融机构使用较多的方法是ESG整合和负面筛选,占比分别为66.9%和14.2%,而原则筛选和影响力投资占比非常低。
“从数据来看,我国负面筛选、ESG整合及正面筛选方法应用更为广泛,合计占比达到了86%,其中负面筛选占比达到了48%。这可能与我国ESG投资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监管要求等因素又很大关系,也是ESG投资本土化应用的一个体现。”袁吉伟表示。
从应用领域来看,股票和债券仍然是ESG投资最主要的应用领域。“股票市场的信息披露最早也比较全面,现在全球的ESG信息披露也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包括金融机构。非上市公司的披露要求是相对较少的。从数据角度看,资本市场相对公开和透明,ESG投资策略应用相对更广泛。”袁吉伟表示。
袁吉伟进一步谈到:“现在也有一个趋势,就是在私募或者另类投资领域中,很多是一些长期资金参与,比如说养老金、保险资金,这些机构无论从自身还是从监管政策要求,都需要全面落实ESG的投资理念,所以这类机构它作为LP去投资的过程中,会把ESG标准作为选择GP或者私募资产的重要标准。这也在倒逼私募资产和PE必须得努力把ESG因素融入投资管理过程中。”
明确ESG资管产品标准
谈及国内资管机构对ESG投资的应用时,袁吉伟表示,当前国内资管机构对ESG投资策略的应用相对比较简单,另外也不排除有些产品涉嫌“洗绿”,仅仅将ESG投资作为一种营销手段,这种行为对ESG投资市场来说,伤害性较大,会打击投资者信心。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很多投资者对ESG也并不了解,应当进一步加强知识普及,提升投资者的ESG投资素养。
“回到国内的资管产品上面来,这其中有一个问题,到底什么产品算是真正的ESG产品,这个标准也很模糊。但是国际上(这个标准)是渐渐清晰的。”袁吉伟说道。以欧盟《可持续金融披露条例》为例,欧盟已明确制定了ESG投资产品的名称使用和信息披露要求,包括使用的投资策略、使用ESG策略的资产比例等等,相当于厘清了ESG投资产品的轮廓。又如香港证监会会对名称包含ESG等相关内容的产品进行认证,并在统一网站公示,方便投资者选择,袁吉伟认为,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袁吉伟进一步建议,如果在ESG资管产品方面没有较明确的监管制度,其实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开展ESG资管产品认证。这类认证自发自愿,但能够有效将“洗绿”产品与ESG投资产品区别开来,因为“洗绿”产品将无法通过认证;同时,监管部门应当对ESG资管产品的命名给出原则性指导,同时借鉴海外经验,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在引导行业规范发展的同时震慑“洗绿”行为,这是非常必要的。
在采访的最后,袁吉伟还对ESG投资行业的整体发展给出了一个中肯的建议。袁吉伟认为,国内对于ESG投资的讨论和关注需要进一步聚焦,不能过于泛化,使得ESG成为一个“筐”,反而损害投资者的信心。同时,应当从更高层面制定ESG投资的整体规划,进一步明确ESG投资的发展“路线图”,使得ESG投资的发展更加平稳有序、目标明确。
(实习生张晨茜对本文有贡献)
发布于:2023-11-29,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